服務熱線:
4006199175
一、“上海十大水產加工品品牌”首次向社會推介
1月19日,在上海市水產辦支持下,上海水產行業協會首次向社會推介10個品牌水產加工產品為“上海十大水產加工品品牌”,上海主流媒體都刊登相關企業、產品及品牌的消息。這10個品牌重視商標注冊,其中2家為上海市著名商標,均取得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或產品質量認證,產品經專業檢測機構檢驗全部合格,受到消費者歡迎。
二、上海首次試點地產養殖水產品“準出”制度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實施上海市養殖水產品“準出”制度試點。試點由上海市水產辦指導、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支撐,30余家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申請參加“準出”試點,自愿提交申請,簽署承諾;協會按照工作流程,通過有關部門審核,經公示,8月25日起,先后二批向31家養殖企業出具《上海市水產養殖場食用水產品準出證明》。這項工作是行業內自律行為,有望按照社會化、程序化、常態化進行。
三、上海水產集團等漁業集團兩艘遠洋漁船代表中國赴南極海域開展磷蝦探捕
11月5日,中國派漁船赴南極海域開展磷蝦探捕的申請,獲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和管理委員會簽發的“通行令”。上海水產集團、大連海洋漁業集團的兩艘大型遠洋漁業拖網船,代表中國赴南極作業漁場,探捕南極磷蝦,開發南極磷蝦資源。
中國大型遠洋漁業拖網船首次駛入南極圈,探捕磷蝦資源,標志著中國開始了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大大增加了我國在南極地區的發言權。
四、行業協會注重區域攜手,開拓內需水產品市場
滬、浙、皖、閩、魯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等行業協會同行攜手,迎世博、擴內需、建誠信,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開拓內需水產市場。
7月24日,滬皖行業協會首次組織上海大閘蟹誠信經營企業與安徽名優大閘蟹生產企業對接,兩省市協會簽署《皖滬優質河蟹產銷合作協議》,滬皖3對產銷企業分別簽訂《河蟹產銷合作協議》。
12月9日開幕的2009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商氣濃濃。展會以市場化運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影響,160家參展商參展,展位近300個,海外、港臺地區和兄弟省市參展商達四分之三以上,名企名品、精品和品牌產品匯聚亮相,水產大禮包、罐頭產品、深加工水產食品和水產加工機械等成為展會的亮點,各地15個參展企業20個產品獲“2009上海國際漁業博覽會上海市場推介產品”稱號,充分體現展會的區域性和國際性。滬浙行業組織聯手,首次為20多對上海采購企業與浙江生產企業,進行2009浙江水產品上海產銷對接。
上海水產代表團觀摩2009第四屆中國國際(福州)漁業博覽會,參加同期活動,尋找合作伙伴,選購適銷產品。上海水產行業協會參加在青島舉辦的山東省十大漁業品牌推介會。
![]() |
![]() |
![]() |
五、上海水產行業堅持自律,誠信經營建設鞏固提高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開展推薦上海大閘蟹誠信經營企業五年,作為行業的自律行為,對進一步引導消費,接受社會監督,培育健康的大閘蟹市場起到良好示范。7月,通過有關自律程序,向社會推薦30家大閘蟹經營企業為上海大閘蟹誠信經營企業,其中有10家會員單位連續五年獲推薦。10月29日,《文匯報》專題發表《一只蟹的誠信門檻》的報道。
10月16日,上海水產行業協會水族專業委員會通過相關自律程序,首次向社會推薦6家企業為“2009上海觀賞魚水族誠信經營企業”,在觀賞魚水族業內開展以實際行動建誠信、迎世博。
六、上海觀賞魚水族業穩步發展
年內,上海浦東觀賞魚中心一期工程開建。該中心占地120畝,包括觀賞魚水族品牌館、研發大樓和科普大樓等,2010年5月竣工。集觀賞魚、水族器材、漁具批發交易為主體的大型水族專業市場上海高潮水族市場,完成一期招商。標志著上海無觀賞魚水族專業市場的狀況成為歷史。
10月16日開幕的2009第四屆上海國際休閑水族展覽會,有60家展商參展、展位近140個。展會專業化程度得到提升,對培養市場、引導消費,發展產業起到積極作用。
上海水族專業委員會正式開通上海觀賞魚水族網,編輯出版《上海觀賞魚水族網點不完全手冊》,首次組團訪問新加坡,應邀參加粵、涌、鷺等省市休閑漁業展,拜訪業內同行,考察相關產業。2009年,上海觀賞魚水族產業穩步發展。
七、水產行業科研成果喜人
水科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發的《鱘魚魚籽醬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農業部頒發的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水科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承擔的“淡水魚工廠化養殖關鍵設備集成與高效養殖技術開發”子課題通過農業部漁業局驗收。上海海洋大學主持的上海市科技興農重點攻關項目《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魚資源漁場及其捕撈技術的研究》和《蝦類溫室集約化健康養殖技術開發研究》課題通過驗收。2009年,上海水產科研產學研貼近水產行業實際,取得喜人成果。
八、松江鱸魚和長江刀魚等“土著苗種”首次放流
2009年,上海以長江隧橋工程水生生態系統修復為重點,全面開展長江口區涉漁工程水生生態系統修復工作。11月19日的上海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暨長江口區涉漁工程水生生態修復活動,有五大品種8萬多尾魚放流長江口。其中,瀕臨滅絕的長江口“土著居民”——松江鱸魚和名列“長江三寶”的長江刀魚(刀鱭)首次試驗性放流。此次放流的刀鱭苗種是去年首次人工繁殖成功的。年內,還舉行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個頭”大閘蟹放流活動,以提高大閘蟹的存活率和抱卵率。
九、絕跡18年的“大捕撈”場景重現青浦大淀湖
9月26日,絕跡18年的“大捕撈”捕魚場景,在青浦區首屆淀山湖捕撈節上重現。
1991年,“大捕撈”最后一網出水后,在上海市范圍內宣告結束。這次“大捕撈”是18年來第一次,在淀山湖支湖——大淀湖用1600米大圍網捕撈,大捕撈區域達400畝,一網收獲5000多公斤魚類,再現當年人歡魚躍的歡樂場景。捕撈場景將作為朱家角古鎮旅游的一道旅游風景線,成為上海旅游的一個亮點。
十、銅川路水產市場迎世博,投資千萬元改造換新顏
2009年,銅川路水產市場為迎世博,投資改造,面貌煥然一新。“迎世博600天行動”開展以來,市場投資1600萬元,對市場進行3個多月的全面改造。統一布局新建的沿街長廊潔白整潔,馬路人行道兩側新安裝隔離欄,改變車流人流混亂局面。所有經營商鋪門面裝飾一新,安裝各色霓虹燈,夜間燈火輝煌,商鋪、攤位上陳列著各種魚、蝦、蟹、貝和進口水產品,品種琳瑯滿目,選購人群熙熙攘攘。許多經營戶簽下文明公約,不少店主還當起世博文明志愿者。(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