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6199175
聯合國營養組織和糧農組織研究認為,魚類是人類21世紀最佳動物源性蛋白質,全世界有1/6人口將魚類作為主要的動物蛋白質來源,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全球性糧食價格快速上漲,水產品需求將持續增長。預測全球水產品消費量將從2005年人均18公斤增加到2030年21公斤,增長16%。美國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會和世界漁業中心最近發表的《2020年世界漁業展望》預測,到2020年世界水產品消費量(主要指魚蝦類)將達到12780萬噸,比1997年的9080萬噸增加3700萬噸,增長40%。同時,FAO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世界谷物消費量將超過谷物產量,全球谷物期末庫存將降至4.2億噸左右,為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糧食供應短缺,價格大幅度上漲,已致使世界各國紛紛采取措施,限制出口,以保糧食安全,作為水產品生產大國,為世界人民提供優質水產品,保障食物安全既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機遇。
發達國家漁業發展速度放緩,進口量將逐年增加
目前世界海洋水產資源衰退,海水捕撈水產品產量受限,世界可以發展水產養殖的水域也有限,同時,漁業生產還是一個高勞動強度和高風險的行業。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較高,愿意從事漁業生產的人不斷減少,雖然金融危機后也出臺了發展自身漁業生產、提高水產品自給率的政策,但這些國家漁業生產還是呈下降趨勢,同時,這些國家水產品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為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不得不大量進口水產品。最近這些年發達國家水產品進口總體呈增長態勢,雖然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下降,主要發達國家水產品進口有所減少,但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2010年日本、美國、歐盟、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水產品進口量均又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國際水產品新增需求主要靠發展養殖業來提供
由于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世界漁業資源衰退的趨勢將長期存在,新的世界海洋制度變革,促使各國進一步加強漁業資源保護,控制捕撈強度。因此,國際水產品新增需求主要靠發展養殖業來提供,水產養殖產品的國際貿易也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發展。我國在“以養為主”的產業政策引導下,水產養殖得到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水產品養殖產量占世界水產養殖總產量的70%左右。2008年6月20日曾因撰寫《誰來養活中國》而聞名的著名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需要攝取更多的動物蛋白,那么我們就要考慮什么是效率最高的動物蛋白來源?淡水漁業在中國很廣泛,這是效率比較高的,可以減少谷物以換取動物蛋白的方法。這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技術。應該說我國的養殖業發展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我們的養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必然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和國家的“三農”政策為漁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隨著中央扶持“三農”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全社會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良好氛圍不斷形成。漁業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支農、補農、惠農政策的普照下,發展環境將不斷改善和優化,漁業增長方式轉變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能力將不斷增強,漁民素質和企業素質將有較大提高。近年來,中央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漁業投入,減免稅賦,增加直接補貼,開辟政策性保險等,夯實了漁業發展的基礎,保障了我國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這些都將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水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強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能力,促進水產品貿易健康持續發展。